财经资讯

财经资讯

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要旨
时间:2017-07-17 发布人:
【字体大小:
        作为定调未来5年中国金融业发展的“风向标”,备受市场瞩目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14日至15日在京召开。

    这次会议规格高,由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同时有五名政治局常委出席。重点突出,会议强调了中央对于金融行业监管的统一领导,并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增强金融监管协调的权威性有效性,强化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四大原则分别为回归本源、结构优化、强化监管以及市场导向。 三项任务,主要是对未来5年金融工作定调了三大任务,即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和深化金融改革。会议基调明确,即防风险。

        本次会议有以下几个新表述值得关注:
  金融监管方面
  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突出问题加强协调,强化综合监管,突出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
  ——此次会议确认监管模式为“功能监管、行为监管”,这是首次在如此高规格的层面对监管模式的改变进行确认。
  “增强金融监管协调的权威性有效性,强化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练就‘火眼金睛’”。
  ——金融监管“三定性”,所有金融业务纳入监管不留监管空白。
  货币政策
  坚定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总量的关系。
  ——“控总量”的提法并不常见,这意味着未来货币政策取向维持不松不紧,而且需要完成相对应的数量目标。
  国有企业
  “要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
  ——实体经济尤其是国有企业去杠杆才是推动金融去杠杆的根本,也是解决我国高杠杆问题的根源。
  地方政府
  “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
  ——这标志着中央对于地方政府债务监管问题“一锤定音”,首次提到终身问责的说法,更是表明了中央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决心。
  “地方政府要在坚持金融管理主要是中央事权的前提下,按照中央统一规则,强化属地风险处置责任”。
  ——意味着未来地方政府不得再审批金融类机构;同时处置金融风险时要接受中央统一领导、部署,在处置风险过程中,地方政府必须配合,不得推卸责任。
  金融机构
  对国有金融机构,“推动国有大银行战略转型”、“党的领导要与国有金融机构公司法人治理相结合”。
  ——国有大行战略转型是新提法,但在会议中并没有具体展开,未来可能会有具体措施,值得期待。
  对中小金融机构,“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中小银行和民营金融机构”。
  ——让市场发挥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本文从防范风险、加强监管、服务实体经济、资本市场发展和强化地方财政硬约束五个方面深度解读:
  1、全方位防风险措施浮出水面 
  根据对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新闻通稿的词频统计,风险和监管是最为高频的词汇,分别出现了31次和28次,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防控金融风险和加强金融监管是会议的主要议题。
  虽然说市场普遍认为,本次会议的内容并没有超预期,但仍有一些细节值得关注。在防控金融风险方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从新闻通稿看,高层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对防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系统性措施,按照回归本源、各归其位、多措并举的原则进行。
  具体来说,陈道富称,首先,本次会议虽然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但并未仅局限于金融风险,而是同时要求防控实体经济和金融领域风险并举,特别是找到了国有企业高杠杆和地方政府债务、“僵尸企业”等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根源。要求“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抓好处置”僵尸企业“工作”、“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将对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形成有力的硬约束。
  其次,会议也强调金融机构作为微观主体及时进行风险处置的重要性和责任,要求金融机构“完善风险管理框架,真实披露和及时处置风险资产”,将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的风险实现及早处置。
  第三,防范金融风险除了微观主体及早处置自身风险外,也强调监管部门落实主体责任,要求监管各归其位、各司其责,并实现严格的监管问责,形成“有风险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风险没有及时提示和处置就是渎职”的严肃监管氛围。与此同时,明确地方政府与中央在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的职责,即处置金融风险时要接受中央统一领导、部署,但“强化属地风险处置责任”意味着在处置风险过程中,地方政府必须配合,不得推卸责任。
  此外,加强宏观层面的统一领导和审慎管理,强调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在国务院层面设立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并强化央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会议从风险根源出发,从微观主体的业务层面、党政体系的治理层面对防范金融风险做了系统性部署和规划,强调各归其位、各司其职。”陈道富称。
  值得注意的是,防范金融风险也需要稳健货币政策的配合,会议要求“坚定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总量的关系”,其中“控总量”的提法并不常见,对此,中金公司分析师陈健恒称,货币政策目前仍以稳为主,“不松不紧”是总基调,“控总量”意味着将对金融总量增长有所约束。
  2、强化监管不留“死角” 
  防范金融风险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强化监管,这也被直接列入未来金融工作的四大原则之一。本次会议不仅强调“加强功能监管,更加重视行为监管”,还设立国务院稳定发展委员会;并确定监管“三性”,要求“强化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练就‘火眼金睛’,及时有效识别和化解风险,整治金融乱象”。
  业内普遍认为,从本次会议精神来看,未来金融监管只会更加严格,放松可能性不大,未来监管套利有望得到有效遏制,有助于解决混业经营条件下金融创新产品的监管归属问题。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称,此次会议确认监管模式为“功能监管、行为监管”,这是首次在如此高规格的层面对监管模式的改变进行确认,标志着“机构监管”将成为过去式,这是监管模式的重大转变,这意味着“一行三会”监管对象必然将出现交叉,监管真空、监管套利等一直存在的监管问题有可能得到根本改善。
  中国金融40人论坛(CF40)高级研究员管涛对记者表示,未来的监管模式就是在加强监管协调的基础上,按照功能监管、行为监管对所有金融业务先摸清风险底数,再全部纳入监管范围内。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设立是本次会议最为关注的一项议题,其目的是为了加强监管协调。管涛称,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与之前高层对于金融监管方面提出的要求一脉相承。这样一个在国务院层面设立的层次高于“一行三会”的委员会,是在分业监管不变的情况下,保证有一个高级别、具有权威性的机制安排来统筹金融监管和发展问题,更加有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这将是一个由国务院领导,一行三会、外汇局、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参与的协调机制,增强金融监管协调的权威性有效性。之所以叫稳定发展委员会,说明维护金融稳定的同时,也强调金融的改革和发展,但当务之急更会着眼于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管涛称。
  3、金融来往的本质就是实体经济的需要 
  在本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
  过去几年金融体系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的“脱实向虚”,央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原意是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但流动性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反而在虚拟经济中空转,推动资产价格一路飙升,市场上甚至一度出现资产荒。
  本次会议上,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三大任务: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从顺序上来看,服务实体放在了第一个。
  习近平强调,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金融来往的本质就是实体经济的需要,这次提出回归本源,是不忘初心。”证券时报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业通过服务实体经济来获得自身的发展,才是根本。如若脱离了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也就背离了金融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初心。究其“脱实向虚”的原因,主要为短期利益的驱使,不利于长期发展。
  潘建成指出,这种“脱实向虚”的改变是系统性工程,而且过程长期且艰难,但必须回到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首先,实体企业必须回归主业,不要过渡追求短期利益去炒房、做私募,企业的创新发展的过程是长期艰苦的,必须坚持。其次,监管部门监督引导,推动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确保引导社会资金“脱虚向实”。
  习近平还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质量优先、效率至上的理念,更加注重供给侧的存量重组、增量优化、动能转换。要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要改善间接融资结构,推动国有大银行战略转型,发展中小银行和民营金融机构。
  下一步,要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要促进“脱实向虚”的资金归位,更多投向实体经济,改善和加大实体企业的金融供给,进一步缓解的实体企业 “融资难”问题
  4、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关键 
  刚刚闭幕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定调了未来五年资本市场的发展方向,会议不仅提到要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还指出要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积极有序发展股权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认为,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传递出的这些高层声音,意味着未来资本市场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到实体企业中。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称,会议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出了四方面渠道,即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保险业和普惠金融。其中,直接融资排在第一位置,突出了其重要性,并对未来直接融资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定位,这也是未来发展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战略方向,即“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下一步资本市场的监管政策也会在上述几个方面展开。”陈道富指出,具体来看,会进一步优化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建设,如完善IPO、退市政策;加强对内幕交易、市场操作等市场行为的监管;突出对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权益的保护。
  今年上半年以来,资本市场保持IPO的常态化发行,适时的根据市场情况调整了IPO的发行节奏和规模,同时,监管层还加强了并购重组监管,完善了再融资政策,规范大股东减持,多项措施并举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避免脱实向虚,防范金融风险。
  邵宇预计未来监管层还将保持一定的IPO发行力度,另外,服务实体经济也需要好的公司,也意味着未来监管可能会更加强调上市公司的质量,目前监管强调实质性的并购重组及资产优化,并严厉打击忽悠式重组等,将在一定程度上利于优质公司发展,并有利于产业集中度的提升。
  此外,会议还提到,要积极稳妥推动金融业对外开放,建立完善有利于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有利于增强金融有序竞争、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的机制。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金融创新,搞好相关制度设计。
  这将有利于改善A股和国际市场的相互影响关系,是推动A股全球定价力量的体现,今年以来,A股的开放所带来的全球定价力量已初露端倪。先有A股纳入MSCI,后有交易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业内人士指出,下一步,资本市场将进一步完善QFII、RQFII制度,鼓励从事长期投资的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市场,鼓励符合条件的沿线国家企业发行熊猫债,改革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制度,积极推动原油期货国际交易平台早日挂牌交易,稳步推进商品期货市场对外开放,不断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水平。
  5、严防地方债务风险,违规举债将被终身问责 
  本次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指出“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这标志着中央对于地方政府债务监管问题“一锤定音”,首次提到终身问责的说法,更是表明了中央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决心。
  2016年年底至今,财政部针对地方政府和PPP融资问题,陆续下发了多份文件,这些文件是43 号文规范地方政府融资体系在法律法规以及权威性、执行力层面的进一步强化。明确指出地方政府债务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包括个别地区债务率超出警戒标准、违法违规融资担保、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存在不规范现象等;并强调建立预警和处置机制以提前防范风险,重申地方政府不得以地方政府债券以外的形式违规融资或担保。强调政府债务不得通过企业举借,企业债务不得推给政府偿还,切实做到谁借谁还、风险自担
  一位监管人士告诉记者,从本次金融工作会议来看,与年初至今财政部系列规范文件、加大对地方政府违规举债的曝光及处罚力度的监管行为一脉相承,“终身问责”更显示了有关部门对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的决心与力度。
  “会议释放了明确的信号,将要严查违规,严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过去不规范的做法,比如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会增加金融风险,打擦边球的这些现象,不利于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的,将进一步加强监管。” 上述监管人士告诉记者,这次的会议强调地方政府对地方债务风险的责任,是对过去地方政府的职责进一步强化。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院长乔宝云认为,部分地方官员为追求短期政绩而漠视关于地方政府举债的法律法规,还往往把责任转移到继任者。终身追责,倒查责任,是在鼓励、引导地方政府在合法合规的基础和前提下干出政绩,搞好工作。
  “会议要求严控债务增量,体现了加强中央管控,收放结合,处置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的政策思路。” 中信证券明明研究团队表示,我国政府狭义债务率虽然不高,但是广义债务率较高,尤其是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负担较重,所以一方面关于地方政府违规举债的敲打措施不断涌现,相关省市包括浙江、湖北、黑龙江、北京、四川、山东等地,另一方面各个省市也相继出台应对83号文规定的政策,如广东发布《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建立领导小组和风险预警机制,天津发布《加强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建立政府债务“借,用,还”全过程管理机制,此外湖南、江苏、重庆、贵州、浙江、云南等地也出台相关政策防控政府债务风险。
  根据财政部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各地共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以下简称地方债)1.86万亿元,与去年同期发行量(3.58万亿元)相比减少1.72万亿元。
  财政部国库司巡视员娄洪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量比去年同期下降较多的主要原因是,经过前两年置换债券大规模发行(2015年、2016年置换债券分别发行3.2万亿元、4.9万亿元)后,2017年及以后年度剩余的地方政府未置换存量债务将大量减少,今年置换债券预计发行规模较去年明显下降。此外,上半年地方债发行规模下降,也与地方财政部门主动调整地方债发行进度和节奏有关。例如,6月下旬,为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积极应对临近季末可能出现的债券市场流动性趋紧、发行利率偏高等情况,在财政部的指导下,部分地方主动调减了地方债发行规模。
  娄洪表示,下一步,财政部将继续指导各地做好地方债发行工作,指导具备条件的地区在深交所发行地方债,推动条件成熟的地区开展地方债续发行业务试点,进一步完善信用评级和信息披露工作,确保顺利完成全年地方债发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