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逃废银行债务机构”名单进行管理举措是银行业遏制逃废债的重要手段。襄阳市银行业协会自2017年以来,坚持运用“逃废银行债务机构”名单管理工具,牵头组织会员单位审核认定一批恶意逃废债机构,在会员单位产生了强烈反响,取得了良好效应。
一、高度重视风险防范,认真摸清风险底数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随着恶意逃废债现象增多,导致不良贷款处置难度和压力加大,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还对整个社会信用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为有效化解信贷风险,2017年4月和8月,襄阳市银行业协会两次开展辖内银行业不良贷款统计摸底。调查发现,近年来辖内银行业信贷风险突出,不良贷款金额有不断上升的趋势。针对该现象,各行须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利用多种渠道进行防范和化解, 不回避、不畏难,共同维护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二、用好名单管理工具,遏制逃废债不良势头
通过在银行同业内部公布逃废银行债务机构名单的方式,不仅可以使银行间沟通信息、互通情况,共同打击恶意逃避、悬空、毁弃银行债务的行为,改善银行经营环境,从源头防范未然,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襄阳市银行业协会组织会员单位统计、上报、筛选涉嫌逃废银行债务机构,在经过专家委员为严格审核后,采用内部通报和联合制裁等相关措施。
三、组成专家审核组,严格审核标准
发布逃废银行债务名单是一项十分严谨的工作。为确保逃废债名单准确,襄阳市银行业协会从各银行信贷、风险部门聘请了30名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委员会定期召开评审会,根据各行上报恶意逃废债机构名单进行商讨审核,确保逃废银行债务名单的时效性和准确性。9月5日协会召开了第一次专家委员会,共同研究风险防范措施等事宜。
四、遵守同业规定,形成制裁合力
根据中银协下发的《关于印发<中国银行业协会“逃废银行债务机构”名单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联合制裁应遵循“自愿申报、集体审查、联合制裁、共同遵守”的原则。襄阳市银行业协会要求各行一定要遵循原则,协调行动,步调一致,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维护好当地金融生态环境,大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