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行进万企

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 追“光”向“新” 为湖北支点建设提供金融支撑力
时间:2025-02-25 发布人:中行湖北省分行
【字体大小:

举杠铃、直膝行走、与人微笑互动、被推倒后迅速站起……2月5日,湖北“新春第一会”上,由武汉格蓝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等联合设计开发的“劳动者”人形机器人惊艳亮相。这一成就的背后,离不开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在格蓝若创新攻坚阶段的鼎力支持,一笔1000万元的信贷资金如同及时雨,滋润了这颗科技创新的种子。

摊开中国地图,湖北如天地丹青间一枚碧玉玺印,嵌于长江之腰、汉水之襟。在这方18.5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坐落着3万家高新技术企业、4.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拥有81位院士、132所高校、200万在校大学生、3600家科研机构、35万名研发人员。金融与科创“双向奔赴”的暖心故事每天都在这里上演。

作为中管金融机构,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助力湖北整体提升支点的创新策源力、产业竞争力和生态承载力。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该行信贷余额6492亿元,新增717亿元,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其中,科技金融贷款新增215.17亿元,增长32.75%;绿色金融贷款新增345.58亿元,增长30.26%,“五篇大文章”结出累累硕果。

链式融资,助力湖北光电子信息产业问鼎全球

创新策源力、产业竞争力是支点建设的关键。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光电子产业规模和产量已领先于欧洲、北美、日韩等地区,产业规模位列全球第一。其中,湖北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在2024年突破1万亿元,支撑起全国光电子产业半壁江山,成为全球光电子产业发展中一个绕不开的省份。

为服务好光电子信息产业,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深入实施《中国银行支持湖北科技金融业务发展行动方案》《湖北省分行科技金融行动方案》等一揽子行动方案,建立科技金融柔性工作组,加强科技企业清单式营销管理,联动中银资产、长江产业投资集团发起设立华中地区首笔总规模100亿元的AIC股权投资基金,同时争取中银投、中银资产、中银证券等加大在鄂投入,有力支持了一批国家、省市政府重点扶持的先进科研机构和科技领军企业。

位于武汉东湖高新区的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被誉为“中国激光第一股”。2024年年初,企业研发资金不足,迫切需要融资,中国银行武汉自贸区分行获悉资金需求后,及时为其核定授信总量2亿元,并已发放5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用于企业日常经营周转。“没有金融支持,再好的创新想法也只能止步于实验室。”华工科技有关负责人说。

目前,武汉有各类光电子信息企业1.6万家。以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为重点,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综合运用信用贷、专精特新贷、流动性贷款以及人才贷等各类信贷产品,为处于产业链上下游及不同成长时期的企业提供针对性贷款。“金融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发展,能够推动产业整体资金状况好转,促进创新要素、市场推广要素更加活跃。”业内人士说。

据介绍,在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等金融机构金融“活水”助力下,武汉光芯屏端网产业上下游企业成长良好,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和上下游配套体系,涵盖了光通信、光电显示、激光、集成电路、光电器件、光电传感等全产业链‌,并不断向孝感、潜江、黄石、鄂州等周边城市辐射延伸。

耐心资金,助力湖北大健康产业加速对接世界

大健康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战场之一。2024年,湖北大健康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其中,武汉已初步形成了高端医疗装备和生物创新药产业集群,市场主体突破4500家,规模近5000亿元。

过去一年,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制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专项行动方案》,支持湖北做大做强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2022年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新增超490亿元、增幅超153%。

在武汉亚洲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的产品展厅,材料样品就装在各种小玻璃瓶和灭菌包装盒中,容量按克算,呈白色粉末状、颗粒状和圆柱状等形态。“这种叫‘优骼生’的材料功能强大,可以根据骨创伤修复手术的需要,进行塑形和植入。”项目首席科学顾问、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胜民说。

2024年11月,在武汉亚洲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进一步扩大研发与生产的关键阶段,中国银行武汉自贸区分行为该公司投放普惠经营性贷款,用于优骼生®人工骨创新产品研发。在金融“活水”的助力下,研发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目前,该公司的“优骼生”人工骨已经跻身国际一流,可以实现国产化替代。

在湖北襄阳,中国银行襄阳分行在当地某医药企业抵押不足的情况下,利用信用、抵质押等方式,为企业提供综合授信1.3亿元,其中长周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3500万元,助力企业加速头孢菌素母核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今年开春,企业开足马力,产品远销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伊朗、韩国、意大利等海外国家。

“给大健康产业尤其是医药产业融资,需要耐心。”观察人士认为,医药研发具有长周期性、高投入性、高创新性、高技术性、高风险性及高效益性等特点,银行能适度延长或者提升药企的融资周期,这将为药企发展提供坚实的底气。

眼下,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还正密切同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的合作,探索信贷资金第一时间介入高价值科研成果产业化过程,持续推动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领域裂变式成长。

融资向绿,助力美丽湖北实现绿色升级

绿色低碳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底色,也是提升支点生态承载力的关键。过去一年,聚焦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深入实施《湖北省分行绿色金融实施方案》,创新“绿色+”系列产品,探索“绿色+科技金融”“绿色+普惠金融”“绿色+县域金融”有机融合发展模式,打造绿色金融服务首选银行。

湖北依水而生、因水而兴,是长江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是三峡坝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所在地,承担着“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的政治责任。多年来,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始终与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相伴相行”。

数据显示,仅2022年以来,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就为三峡集团旗下白鹤滩水电站、长龙山抽水蓄能等项目累计投放绿色信贷近380亿元,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绿色电能。汉江集团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及枢纽的运行管理单位。20年来,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累计为汉江集团发放绿色金融贷款超50亿元,积极支持集团项下的王甫洲水利枢纽、潘口水电站、小漩水电站、孤山航电枢纽等全国性绿电项目开发建设。

金融助力清洁能源发展,也在默默助力着传统产业实现绿色化升级。

东风,中国传统汽车品牌的代名词。2023年,东风集团整车产能398万辆,年销量208万辆。眼下,东风正在向新能源、智能化方向加速演进,奋力打造新能源汽车品牌“岚图”。“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就是在支持绿色低碳产业。”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已经累计为岚图汽车提供19亿元低成本融资。在低成本金融“活水”的浇灌下,东风公司加速向新能源汽车转型。

此外,在“双碳”领域,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还新设计并成功推出涉碳金融产品“碳易融”,制定《湖北省分行碳易融产品推广方案》,以碳排放权抵质押授信为基础,以中国银行“中银E商通”碳权交易为平台,为客户提供“融资+结算”便利化服务。2024年11月,仙桃某企业将500吨配额的碳排放权作为质押物,成功向中国银行仙桃分行申请1000万元贷款。取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碳汇收益权……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正在突破传统思维定式,巧妙利用经营主体的无形资产,为绿色经营主体创造融资便利。

结语:

极目楚天舒,荆楚满目新。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将继续深耕湖北,以更加丰富的产品形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真抓实干、只争朝夕,努力以一流的金融服务,服务湖北新质生产力发展,助力湖北早日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